從小到大,我們經常聽聞「吸菸危害健康」,或是「菸不上身,健康一生」,但你是否有聽過「吸一支菸縮短5分半鐘的壽命」? 這並非嚇阻人的標語,而是英國皇家醫學會多年研究的發現。
根據國際抗癌組織發表,全世界有十億的男性和二億五千萬的女性吸菸,人數之高,被稱為人類的「第一殺手」。以台灣來說,2011年國人十大死因中,惡性腫瘤、心臟疾病、腦血管疾病、肺炎、慢性下呼吸道疾病、高血壓性疾病等,皆與吸菸有關,平均來說,台灣每年便有28,000人死於菸害,影響之甚如此。
此篇文章中,我們將針對台灣吸菸人口行為以及可能引發的相關疾病進行探討,希望能引起更多吸煙者和二手菸者的共鳴。
l 吸菸的六種型態
習慣性吸菸 | 吸菸者幾乎是無自覺地嘴巴含著香菸,是種近乎反射的習慣 |
刺激性吸菸 | 認為吸菸可以引發興奮感,帶來刺激和快感 |
逃避性吸菸 | 藉由吸菸來減輕痛苦、壓力、害怕、恐懼或表示抗議 |
依賴性吸菸 | 不吸菸時,就會對煙產生渴求,直到吸菸,才能解除不適 |
享樂性吸菸 | 將煙拿在手上或看著吐出的白煙,感覺是種樂趣 |
放鬆性吸菸 | 認為吸菸事件放鬆愉快的事,開心也抽,不開心也抽 |
(以上分類,一個人可同屬於多種類型)
l 吸菸的性別及年齡層分布
(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)
行政院衛生署統計,自菸害防制法上路後,室內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有持續下降的趨勢,紙菸總量也比去年同期減少。而從圖表中可以看出,2011年台灣成人吸菸率(18歲以上成年人)為33.5%,男性佔19.1%,女性則佔4.4%,比以往年有下降的趨勢,但平均每位吸菸者吸菸量並未減少,國人的健康仍有需改善與努力的空間。
l 戒菸的必要性
公共衛生專家報導,20世紀全球有一億人口因吸菸而死亡,若依此趨勢發展下去,於本世紀,死亡人數可能攀升至十億。吸菸可能引發的疾病有心臟疾病、肺癌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以及肺炎等等。而據統計,90%肺癌死者、80%慢性阻塞性疾病、30%所有癌症,20%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腦中風死者都是因吸菸所引起,其中,抽菸比不抽菸者引起肺癌的機率是10倍。於此,戒菸的必要性已經十分明顯,且刻不容緩。
成功戒除菸癮的成效如下:
戒菸01年 | 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減少一半 |
戒菸05年 | 中風機率可降低至與不吸菸者一樣 |
戒菸10年 | 死於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 |
戒菸15年 | 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降至與一般非吸菸者相同 |
l 吸煙的後遺症-COPD
菸害後遺症中,每四位吸菸者,就有一人罹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,損害肺功能甚至致命。 COPD的症狀包括,咳嗽多痰、呼吸困難、容易缺氧、呼吸流速受到限制等。
其中,呼吸困難是緩慢逐漸地加重,最終將影響日常生活。而當病患明顯感受到呼吸困難時,多半已五十歲以上,且肺功能呈現中度以上氣道阻塞。COPD就目前的醫學技術而言,尚無法根治,除了戒菸為第一要務外,需靠藥物延緩病情,並配合胸腔及呼吸訓練等復健,強化肺部功能,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。
近年來,董氏基金會積極展開「遠離COPD、戒菸救健康」的宣導,孫越叔叔更親自披掛上陣,教導大家呼吸訓練,共同呼籲肺部復健運動。龍骨王也積極地進行研究與開發,為幫助COPD患者進行肺部呼吸訓練近一份心力,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,能讓吸菸者更快重獲健康彩色的人生。